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,半数以上患有抑郁症,80后、90后抑郁人群不断增多,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6%。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,它发病率很高,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,因此它被称为“精神病学中的感冒”。
据统计,中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,半数以上患有抑郁症;80后、90后抑郁人群不断增多;抗抑郁药销量以倍数翻滚着直线上升……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6%,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可能患病,可是绝大多数人却是在不知道或不理解的情况下患上抑郁症的,他们没有借助任何正常的方式,只是在艰难的过程中自己熬过去的。
但这都不是最可怕的,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介绍,不认识抑郁更可怕,一个人患了抑郁症,不懂得求医,甚至有病乱求医,全家人都难得安宁,甚至还会波及到整个家族,连累到朋友、同事。春季是患病高发期?大概是春天的缘故,万物复苏,春暖花开,既是希望之际,又是容易发生“心病”导致自杀的高发期。据了解,各大医院的心理咨询科咨询已经到了就诊的高峰期,就诊的病人要比上个月多一倍,在抑郁症患者中,5成以上在春季有自杀倾向。
很多人觉得抑郁症的人就是不高兴,但实际上,抑郁症与一般的“不高兴”有着本质区别,根本不能混为一谈。刘医生介绍说,抑郁症有明显的特征。
综合起来有情绪低落、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等几大特征。
情绪低落:就是高兴不起来、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。《红楼梦》中整天皱眉叹气、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思维迟缓: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,记不住事,思考问题困难。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,变笨了。
运动抑制:就是不爱活动,浑身发懒。走路缓慢,言语少等。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,生活不能自理。
另外,还有病人经常自责自罪,饮食、睡眠差,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,感到全身多处不适,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。在躯体上,有人总感觉身体虚弱,气短乏力胸闷心悸,心慌心跳,食欲下降,胃胀,便秘或腹泻,各种不明原因的疼痛如:关节和肩背疼痛,发冷或发热感,但体温正常,等等。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没有改善,应当警惕抑郁症。
面对抑郁症怎么办?
抑郁症是情感性疾病,许多多种类抗抑郁药物、心理治疗都可以治疗抑郁症。刘医生介绍说,对有些病人来说,抗抑郁药物更有效;另外一些病人,心理治疗可能更有效。
心理调节
1.积极应对:即时改变生活,多与人一起,避免独处;压力达到一定程度,如果实在忍受不了可以找朋友出来尽情倾吐,宣泄不良情绪。
2.多些锻炼:有条件参加些体育活动,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,广交朋友,促膝谈心,交流情感。
3.学会放弃:在抑郁发作的时候,要勇于退出,避免激烈的环境,放弃一些地位和钱物,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法宝。
4.放松心情:心情不好或有想自杀的念头时,迅速离开现场,做深呼吸运动,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,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。当有要自杀的念头时,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,分散自己的注意力。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自杀。
心理治疗:
如果你找不到较好的方法手段解决抑郁,就应该大胆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师的帮助,专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,会为你提供一些专业指导,比你自己摸索要好些、快些。
药物治疗:
如上面的方法还是不能解除抑郁,你也可以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,包括抗抑郁药、抗焦虑药。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,可以有效提高疗效,回避副作用,减少治疗及康复时间。
医生提醒:
其实生与死在于一念之差。抑郁的病人遇到挫折容易冲动,自杀行为便在瞬间发生,但其行为产生的基础往往是压力长期点滴积累而成。所以,抑郁症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走进了死胡同不想出来。在现实生活中,总是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不顺心、不如意,甚至是非常痛苦的问题,当快将崩溃的时候,请你记住,就算绝望了,也总是能生出希望来,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。